“八五”“九五”期间,我国连续10年未部署通用处理器(CPU)研制项目,这让1999 年底出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的李国杰心急如焚。
他奔走呼吁“十五”期间要做通用处理器,因为通用处理器是芯片中的“珠穆朗玛峰”,没有它,我国计算机系统及各类电子设备将受制于人。
但李国杰坚信,中国的芯片产业不能走组装老路,要敢于挑战通用处理器,才能摆脱技术下游的困境。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
计算所最终在2001 年拿出1000万元“家底”设立通用处理器研制项目。
今天,电子平哥将从时间维度,人员维度,产品维度给大家讲述龙芯中科是怎么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。
龙芯的故事始于2001年,当时,在中科院计算所的领导下,龙芯课题组正式成立,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CPU的征程正式开启。
2021年以来,龙芯中科进入了自主生态建设的新阶段。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指令系统,并基于该指令系统设计了一系列CPU产品。
我们再从产品维度,去了解龙芯中科,在产品研制上的布局,大多分布在在信息化、工控/嵌入式和一部分配套芯片。
低功耗低成本:32/64位处理器,功耗低,在能源有限场景(如手持终端、数据采集设备)可长时间运行;成本低,适用于对成本敏感的低端嵌入式和专用应用领域。
低功耗单核/双核设计:64位处理器,单核或双核设计,功耗低。在个人计算机用于日常办公、浏览网页时,能满足需求并降低散热和能耗成本。
多核性能出色:64位多核处理器(如3A5000、3A6000),3A6000主频2.5GHz,4个高性能核,支持多线代酷睿四核处理器,适用于桌面与服务器复杂计算任务。
自主化程度高:国内唯一基于自主指令系统构建独立信息技术体系的企业,不受国外限制,可自主定制优化,对国防军事等领域信息安全意义重大。
多核性能弱:通用应用多核能力弱,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低,在大规模并行计算场景效率低,限制在服务器市场的拓展。
工业控制:1号系列用于智能工厂生产线设备控制和数据采集,可靠性高、抗干扰强,适应恶劣工业环境。
电子政务:3号系列用于政府办公系统和数据中心,自主可控、性能提升,保障办公自动化和数据安全高效处理。
交通:处理器用于交通行业智能交通控制和车辆监控系统,实现交通流量监测控制和车辆数据采集分析,如调整信号灯时长。
麒麟9000C因大小核设计,小核心性能低拉低了多核分数。至于D3000多核性能被龙芯超越,或因龙芯缓存设计更优。
这相对合理,毕竟飞腾D3000核心数多于龙芯。麒麟9000C多核性能不如龙芯4核,还是大小核设计所致,大小核心性能均存在短板。
单从产品布局上看,龙芯中科是要凭一己之力单挑英特尔+AMD+高通+ARM+英伟达,甚至还要加上微软(windows)+谷歌(安卓)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芯片市场之间的竞争创新不断,GPU 随技术发展地位提升,英伟达转型成功,英特尔在新兴市场滞后。
龙芯中科不能只追英特尔,应在 GPU 和 AI 领域投入。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面对市场变化,创新转型是王道。
云计算为国产芯片开辟新赛道,龙芯中科单芯片性能短期难赶国际巨头,可与阿里云等合作构建国产芯片计算集群。
此方案有经济效益,能加速国产技术成熟,增强供应链稳定性,加强技术自主控制。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,国产芯片应抓住发展机遇,龙芯中科不能掉队,中国计算智能产业崛起需众多类似企业一同繁荣。
胡伟武: 2001年龙芯开始在中科院计算所做CPU研发,2010年开始做市场化运作,2011—2012年肃清了学院派的遗留问题。
2013年开始依据市场要求研发CPU,2015年实现了盈亏平衡。2020年龙芯的出售的收益达到了2015年的10倍,2020年龙芯CPU的单核通用处理性能也达到了2015年的10倍,再过两三年龙芯就可以走向开放市场。
在2006—2010年龙芯CPU产品研发刚有起色时,多家外企表达了与龙芯合作的意愿,同时希望龙芯放弃自主研发,选择技术授权或者合资。
这些外企与龙芯谈技术合作,其意图概括为4个字——“缴枪不杀”。但是一旦把“枪杆子”交出去,放弃了自主创新,那么创新的队伍就散了。
曾经有企业开出几倍年薪想挖走龙芯的技术骨干,但是龙芯的工程师们没有动摇,他们坚持“为人民做龙芯”的根本宗旨,齐心协力攻克无数难关,创造出了龙芯今日的成就。
定义芯片比研发芯片难。面向开放市场要一直探索和试错,才有机会实现全面发展。
整篇文章电子平哥通过从龙芯中科的发展史,产品的维度、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、面临的挑战,能够准确的看出龙芯中科发展的不容易,以及国内企业想要做强做大,真心不容易。
从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龙芯课题组的成立,到如今拥有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和一系列高性能CPU产品的领军企业。龙芯中科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,更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。
回顾龙芯中科的成长之路,我们见证了它在科研探索、市场化转型和自主生态建设等各个阶段的坚定步伐。
每一次突破,都凝聚着龙芯团队的心血和智慧;每一次跨越,都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向前迈出的一大步。
龙芯中科的产品布局广泛,适用于信息化、工控/嵌入式等多个领域,其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,逐渐逼近国际主流水平。
然而,龙芯中科也面临着营收单一、产品线过长、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等挑战。但正如胡伟武所言,龙芯的开发团队经受住了重重考验,坚持自主创新,才创造出了今日的成就。
电子平哥相信未来,龙芯中科将继续秉承“为人民做龙芯”的宗旨,不断探索和试错,走向开放市场,走“市场带技术”的路线。
我们期待龙芯中科能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同时,我们也希望龙芯中科能够与国内外合作伙伴携手共进,一同推动龙芯生态的繁荣和发展,让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